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学理书简」治史道路回眸:《京华研史录》前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回顾笔者的学术经历,介绍笔者的研究方向,说明文集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对本书有一个导入性的了解与把握。 笔者的学术经历主要是从读研究生开始的,之前主要从事英语专业的

回顾笔者的学术经历,介绍笔者的研究方向,说明文集的主要内容,有助于读者对本书有一个导入性的了解与把握。

笔者的学术经历主要是从读研究生开始的,之前主要从事英语专业的学习和教学工作。1997年,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后,师从许庆朴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从此走上学术研究道路。2000年硕士毕业后,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陈明显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博士毕业至今,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工作。

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后,笔者逐渐形成两个相对明确、相对固定的研究方向:一个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史研究,一个是邓小平、陈云思想生平研究。

对于新中国法治建设史研究这一领域,较大程度上是缘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在考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受当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研究热潮的影响,笔者确定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研究》这一题目,在得到导师的认可后遂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史的研究。在写作过程中,也逐步培养起了对新中国法治建设史的研究兴趣,掌握了基本方法,积累了相关资料,为后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

进入当代中国研究所后,笔者被分配在政治史研究室从事专业学术研究工作。由于政治史研究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史的编纂和研究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延续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基础,把新中国法治建设史确立为自己的研究方向。能够将自己的研究侧重点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这当然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情。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笔者已在该领域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迄今共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1],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本论文集第二部分选录了其中的9篇文章。


这9篇文章中有7篇是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有2篇是研究新中国前29年的法治建设。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刘少奇与20世纪60年代初的政法工作调整》这一篇。该文入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后发表在《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上。这篇文章的新意是选题比较好。长期以来,说到20世纪60年代初的调整,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国民经济调整。事实上,当时在为克服“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困难进行国民经济调整的同时,政法等其他战线的调整和纠偏工作也开展起来。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该时期的政法工作调整研究的较少,从刘少奇的角度研究这一问题的就更少。该文以翔实的史料考察了刘少奇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政法工作调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展现了他为政法工作调整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从而丰富了刘少奇生平思想研究及对20世纪60年代初调整的研究。文章发表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进入邓小平、陈云思想生平研究这一领域,缘于2005年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以此为契机,国内学界掀起陈云研究的新热潮,当代中国研究所也于当年5月份举办了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的学术座谈会,要求科研人员撰文参会。在这之前,笔者对陈云其实并不是很了解,更谈不上研究。但作为所里的一名科研人员,撰文参会既是学习,也是任务,于是提交了题为《试论陈云党建思想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习作。这是笔者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后撰写的第一篇关于陈云研究的学术论文。

为使陈云研究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曾任陈云秘书、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的朱佳木研究员,主持创立了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年会制度,并从200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逐年召开,至今已举办了13届。笔者参加了几近历届陈云年会并提交了学术论文。在参加陈云年会及日常陈云研究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陈云的了解和认识,培养起了对陈云研究的兴趣,有些研究成果还引起了学界同行的关注。

随着陈云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发现如果囿于陈云本身,不走出陈云,许多问题说不清楚,也无法拓展和深入,持续研究下去对笔者来说可能会遇到一些制约和瓶颈。于是笔者决定眼睛向外,把目光转向了自己比较熟悉、之前又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邓小平,并尝试将陈云和邓小平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此后,邓小平、陈云思想生平研究成为笔者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经过持续努力,笔者已在该领域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迄今共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2],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这些论文中,既有研究邓小平的,也有研究陈云的,还有把邓小平和陈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本论文集第三部分选录了其中的10篇文章。

文章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网址: http://www.zdxllysj.cn/zonghexinwen/2021/0409/428.html



上一篇:“男学理,女学文”:有这3个特征的女孩子,数
下一篇:【答疑解惑】高考志愿,学理还是学工?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投稿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编辑部|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版面费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论文发表 |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